未来中国单抗药市场或翻10倍甚至几十倍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发布时间:2014.09.26
浏览:10836 次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17种单抗药,10种来自国外,7种属于自有。从名单中,我们可迅速找到一家名为中信国健的 企业 身影。从研究员到PE投资者,无不提及这家龙头企业。 正是这家可能尚不知名的拟上市公司,在与国外单抗领域的厮杀中,率先找到了立足点,或将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17种单抗药,10种来自国外,7种属于自有。从名单中,我们可迅速找到一家名为“中信国健”的企业身影。从研究员到PE投资者,无不提及这家龙头企业。
正是这家可能尚不知名的拟上市公司,在与国外单抗领域的厮杀中,率先找到了立足点,或将成为下一座财富金矿。来自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的内部人士透露,中信国健正在研发的II类生物制品“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将于年底获批,并加快投入生产的步伐。
这就意味着该公司继益赛普和健尼哌之后,又一项与国际医药大佬叫板的产品。不为人知的是,“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这一复杂的药学名实际为“赫赛汀”的仿制药。此前,该类原研药的绝对专利权始终牢牢掌握在罗氏之手。该药物是治疗乳腺癌的重磅产品,1998年进入临床,一疗程的费用在3万美元,2013年的全球销售额达68.39亿美元。
中信国健在几经周折之后,终于获批,也为该领域的国内市场带来了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中信国健的内部人员独家获悉,国内只有两家企业有人源化单抗产品,中信国健是第一家,另一家是百泰生物。除了优渥的资金实力之外,中信国健的竞争优势还在于“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就设立在中信国健位于张江高科园区的办公楼内。卓越的实验室环境加上尖端人才的大量涌进,是中信国健缩短与国际巨头之间差距的重要筹码。
“这就是生物医药的领军企业都围绕在高校聚集地的原因。”上海的医药分析师继续解释:“中信国健的崛起离不开郭亚军,目前上海在单抗领域最强大的人员阵地就是第二军医大学,郭本人也是二军大的背景。放眼整个长三角地区,杭州和南京致力于上游的研发领域也是因为南京医科大学的雄厚实力。”
回看整个国内单抗药市场,除了中信、百泰、海正、复星这些龙头之外,还有一些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企业值得关注。上述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应用于癌症的单抗药只占市场总份额的不到5%,因此处于研发阶段的癌症类药物最值得关注。”
在大量医学研究数据报告中发现,结合专业人士评估,有三家企业的单抗药项目值得关注:上海张江生物研发的重组抗E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上海美恩生物的碘131恶性淋巴瘤嵌合单抗体注射液;哈药生物工程的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抗注射液。这三类药品的共同特征在于极强的靶目标针对性。
中国单抗药的市场基数低,市场规模不到20亿,只占生物制药领域市场份额的2%,癌症治疗领域份额的5%。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一位医药分析师表达了他的观点:“国内单抗药的投资空间巨大,而绝佳的时机就要到来。随着国内产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完善,未来单抗药市场将有可能翻10倍甚至几十倍。”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国内市场的高峰期究竟何时出现?该分析师随即表示,“我们预见第一波高潮将出现在2017—2020年。”
该分析师透露:“纵观国际,单抗药从启动到市场密集期,经过几次起伏。从1997年利妥昔的上市,有29只产品先后问世。爆发式增长出现在1999年,约有140%的增长率,后逐渐过渡至平稳期。因为药品研发周期的同质性,预示着国内市场必然是这样的走势。”
“由于起步较晚,3—5年内我国的研发实力还处在弱势,只能依托仿制药打开初步局面,而目前临床3期的研发药将会在几年后陆续上市,引来制高点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在上海市医药行业协会了解到的情况显示:截至2016年,国内将会4—6款单抗药相继问世,如仿制。预计到2020年,将会有6—10款单抗药上市,其中不乏自主研发的药品。